峰溪探索2008年起发各网站博文仍公开留存的尽量链接,其余(包括原发人民网强国博客和新华博客独有的)博文将陆续补发。接受批评意见邮箱hzzz999@yeah.net




      峰溪探索网站内容系个人经历中的原创,包括自然与生理、社会与心理、峰溪综合及个性化表达……宏观与微观的联系……社会环境……只讲钱的后果……光明的境界是以理服人……回看人心向背——信仰——追求真实、智慧、美好——为了早日进入理想社会……走过的路……阳光照耀的云彩在变换……




前后篇文章请在本页底部或全文末点击进
人心向背(一)6【12】:战略反攻阶段(30~40年代)历史的启示(原发于2012~2013年)
来源: | 作者:hzzz999峰溪探索 | 发布时间: 2021-11-17 14:31:26 | 4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心向背(一):(1943年后国、共战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场简辑

人心向背(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场简辑(1943年后国、共战例)

六、1943年后战例[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1945年9月)]

12、国、共两党在1943年后抗日战例

1943年2月2日、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几乎同时段先后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转折。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反攻;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已陷颓势;在东南亚及中国战场:


(1943年5-6月)鄂西会战。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船舶损失严重(运输船舶及内河航运船舶严重不足),急需将平善坝地区掠夺近20000总吨位的各类大型船只约50艘,由宜昌下航,以弥补长江内军运船只不足。由于宜昌到岳阳段长江为中国军队控制,日军为短时控制长江上游航线发起进攻,并寻机歼灭国军第六战区主力。战后虽恢复战前态势,但日军战报声称已经完全实现本次会战目的。


(1943年7月30日-8月26日)卫南、林南战役(八路军抗战由战略相持向战略反攻阶段的过渡)。原国军新第5军军长孙殿英和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4月24日、5月)先后降日(编伪第24集团军),配合日军第35师团一部,于7月上旬侵占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林县地区和卫河以南地区(6月16日国民党军李仙洲部第92军也攻击冀鲁豫根据地;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调动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7月4、6、9日朱德连续致电蒋介石、胡宗南,要求制止进攻边区)。为了恢复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冀鲁豫军区和太行军区等,发起了卫南、林南战役,揭开了对日局部反攻序幕。卫南战役(7月30日-8月19日),共歼伪军5600余人,收复了卫南地区。林南战役(8月18-26日)共歼日伪军70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攻克据点80余处;八路军伤亡790余人。9月16日史迪威建议蒋介石调动西北方面国共两党军队共同打击日军,并给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拨一些武器。


(1943年-1945年)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战例。地雷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几乎没象样武器装备的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海阳的地雷战在山东最有名气的,赵疃、文山后、小滩村被胶东军区誉为“特等模范爆炸村”。地雷战使日伪军“扫荡”不敢轻举妄动,当地共产党组织又配合发动群众“抗捐”、“抗粮”以断敌供养源。地道战(民兵打击日伪军“扫荡”的阵地)。从1943年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互相配合、内外联防的地道网。


(1943年11月2日-12月20日)常德会战。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日本为阻止或推迟东南亚盟军联合反攻(迫使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及以战养战(夺取洞庭湖粮仓),拟订了进攻(第六、九战区结合部)常德的作战计划。11月1日夜,日军开始攻击,12月2日晚,(为反包围赢得主动的)城中防卫(74军)第57师坚守在已成火海的师指挥所。师长余程万口述向第33集团军冯治安(继任张自忠)总司令等发出的“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电文,准备举佩枪自裁,卫士夺枪支,劝阻后,余程万带领104人突围(3名团长战死)。12月3日常德沦陷。12月9日第9战区欧震兵团由常德东西两面攻入城内。日军在12月20日撤退时采取报复焚烧该城和屠杀平民[常德会战中,民国空军对日军及补给营站进行216批次(战斗机1467架次、轰炸机280架次)攻击。11月28-30日(甚至使用战斗机的副油箱携带子弹)空投了2万多发弹药与7000斤肉类维系常德守军战力。日军对顽强抵抗的中方士兵发射毒气炮弹。在超过36公里半径的城市传播鼠疫。包括在对中国的敌对行动中实验性和行动上使用芥子气、路易氏剂、氰酸气体和光气。在中国作战的波兰飞行员,看到了该城刚刚结束战斗后的面貌。他报道该战役中接近300,000平民死亡(不包括中、日士兵)]。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发起)车桥战役。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决定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勇敢地参加火线政治攻势,松野觉光荣牺牲。车桥战役是新四军苏中1944年攻势作战的开始,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


(1943年10月-1945年3月第二次远征)缅北滇西战役(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是被史迪威信任并称其“常胜将军”的卫立煌,副司令长官是黄琪翔)和驻印军(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在美英盟军协同下,1945年1月27日共同攻占芒友——滇西缅北大反攻汇合(东南亚盟军司令蒙巴顿指挥盟军反攻缅甸,5月初收复仰光)。缅甸的密支那、滇西的腾冲、松山战役是日本全军覆没的“玉碎战”:


1、密支那战役(1944年4月29日-8月4日中国西南战略形式根本改观)。孙立人(国内舆论界赞誉为“东方的隆美尔”)新三十八师、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以及美国的麦瑞尔突击队为争夺密支那与掩护修筑雷多公路,以奇袭开始,以消耗战结束。8月4日盟军攻下密支那,空军可以从密支那上空,绕过喜马拉雅山(驼峰航线)安全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连通指日可待。 


2、腾冲战役(1944年5月11日-9月13日国军收复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占滇西战略要塞腾冲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抗日县政府发动46000多民工,运送弹药粮秣,抢修桥梁公路,当向导、救伤员、搞侦察。老弱妇孺从保山户帕“空前罕见”地用了不到6天运送60万斤军粮。当地民众宁可自己不食或少食,也要将煮好的饭菜,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线[卫立煌(远征军司令长官)回忆说: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半由于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由于腾冲民众大力支援之功]。8月5日美机准确炸毁了久攻不破的十几处城墙(由地勤人员绑上磨尖钢条的炸弹能“钉”在城墙巨石上,不再被坚硬的城墙巨石反弹到几十米外爆炸)。腾冲战役远征军第20集团军阵亡9,168人,伤10,200余人。日方7000余人几乎全员战死、自杀或胁迫自杀。


3、松山战役(1944年6月4日—9月7日)。宋希濂第11集团军“荣誉一师”的第八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主攻(注一)。松山堡垒是日军经过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数枚500磅重型炸弹直接命中其内部亦未受损)的永久工事(1670余名滇西、缅甸、印度强征民夫昼夜施工完成后,被全部秘密注射处死焚尸掩埋)。主堡和子堡构建的浓密火力网无死角;各个据点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可储存的作战物资至少能坚持三个月。中美军步、炮、空多次总攻均失败。6月中旬雨季来临,山洪暴发,怒江涨宽一倍,骡马、飞机均不能行。无后勤保障,进攻困难,滇西战局全线告急——松山不克很可能全线崩溃。李弥副军长从龙陵被转至松山协助何绍周遂召集众将(王伯勋等)开会,决定从松山下面向主峰子高地挖地道,其正下方是两个炸药室[放置(空军和民夫运来的)加拿大烈性炸药:左120箱*25公斤;右160箱*25公斤]。松山战役共发起了10次惨烈地近80度仰攻[先后投入2万人,伤亡7763(其中阵亡4000)人]:在使用美造火焰喷射器对地堡攻击焚烧下;在工兵营长(摇动电话机改成的装置)起爆了7吨炸药把中央主堡炸无踪影(松山主峰炸出两个40来米宽,30来米深的大坑)后;在8月29日断粮三天的日军已经到砍下阵亡中国军人手臂大腿来烧烤充饥了;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超过1250人亡灵无法回归靖国神社)的结局下;在蒋介石“9•18”国耻前必须拿下松山的限令未到之松山战役第95天——1944年9月7号下午松山日军最后被消灭在横谷阵地(现在地名叫马路唐阵地)。松山战役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并有雨季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注二)。


(1944年4月17日-12月10日)豫湘桂会战(即“一号作战”,是日军有史以来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但本质是防御)。由于南洋日军海上交通线被切断,日本企图固守中国大陆以坚持长期战争计划。主要战略目标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东北经华中、华南前往印度支那、泰缅的路线,摧毁中国西南空军基地,防止美国空军自该地起飞攻击日军海上交通线和轰炸本土。若日军达成其战略目的,中国将被分为两半,重庆可能被日军占领。这次会战主要分为:


1、豫中会战(1944年4月17日-5月25日)。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豫中会战自愿担任战区后卫总指挥,掩护大军撤退西进,于1944年5月21日殉国(后追赠为陆军上将)。他为请缨杀敌和鼓舞士气,曾作诗:“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豫中会战期间发生了河南民变。“即豫西山地民众到处截击军队”,“并将仓库存粮抢走,使我官兵有数日不得一餐者”。“一方面固由于绝对少数不肖士兵不守纪律,而行政缺乏基础,未能配合军事,实为主因。其结果各部队于转进时,所受民众截击之损失,殆较重于作战之损失[详见《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的最后两段(此为国民党方面资料)]。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闻知前往镇压,天河口一带,凡在十岁以上男女不能幸免,被杀害民众达五千余人。被烧、被抢人家不计其数。七月底豫南数万民众不约而同群起反抗,将国民党第二十八师全部缴械,杀死该师师长,组织起了豫南农民救国军,“反对军队勒索壮丁,反对不抗日的军队”,开展抗日救国、保境安民斗争。


2、长衡会战(1944年5月27日-8月8日衡阳沦陷)。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实为9月上旬。长衡会战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5月27日-6月19日)。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6月22日-8月8日)。 


衡阳是连接东南和西南的战略要地,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公路,战略等价值。衡阳战役(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被日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日官兵描述:中国军队根本是拿手榴弹当刺刀在使用,将三颗手榴弹串成一串,看到人影就丢。血战间日军兵力前后补充了三次。美国不断催促蒋介石调包围延安的胡宗南50万大军(注三)前去同日军决战(英、苏也再三呼吁重庆出兵衡阳)。方先觉第十军在完成了“坚守衡阳两周”任务后,蒋介石手令(“此次衡阳之得失,实为国家存亡所关,决非普通之成败可比。”)于7月27日和8月2日两次向衡阳城内空投仍要求继续坚守待援[7月中旬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谓豫湘战事颇减低中国信誉,拟令史迪威直接指挥中国全部军队(包括中共军队)作战(注四)]。当第十军以攻城日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在飞机、大炮轰炸、扫射和施放芥子气与路易氏剂混合物等毒气下)坚守孤城(共四十七天,死伤敌我三比一)久等无援绝望下,方先觉(发出“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电文后)举枪欲自杀,被副官等击臂夺下(枪响弹飞)。8月8日军长与其他师长在“保证生存官兵安全,保证伤兵得到救治”条件下停战被俘。衡阳战役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步伐。衡阳久攻不下,有助美军攻克塞班岛,使在中国的B-29轰炸机全部转场塞班岛继续空袭日本本土。从而加剧了日本内阁危机,导致东条英机于7月18日被迫递交了首相辞职书,并辞去参谋总长等(陆军、内务、军需)大臣之职。毛泽东在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3、桂柳会战。衡阳失守后,日军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1月桂林、柳州、南宁失守。12月10日在绥渌会合的日军全部打通大陆交通线。但是没有击溃第四战区兵力是隔年湘西会战日军惨败的因子。


豫湘桂战役[兵力(人):中/130万、日/40-51万(包括由本土及中国东北调集);伤亡(人):中/70万(击溃第九战区薛岳所部战力至战争结束)、日/约7万]。中方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公里,丢掉城市146座,失去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锐减(失去湘桂粤三省占当时大后方工业1/3的工厂)。中共延安则在潘汉年通知下即早获知情报几乎未遭损失。日军虽然达成全部作战目标,但兵力比战前更加分散,为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日军无力保障交通线畅通,在无法有效占领之下自行撤出部分地区。


[1945年1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争取胜利早日实现》的新年献辞。八路军各部为执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相继发动春季攻势(5月开始发动大规模夏季攻势)。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签署了有损于中国主权的秘密协定。罗斯福与斯大林个人之间达成协议,决定苏联在德国投降之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4月25日-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召开。5月5-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拒绝成立联合政府,坚持独裁统治。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9日0时16分投降书正式生效(被确定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


(1945年1月-2月)湘粤赣战役。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广州至武汉)南段及破坏中国空军基地,在冈村宁次指挥下,向湘粤赣边区及海陆丰地区进攻,1月24日打通粤汉铁路交通线。第7、9战区在赣州行辕主任顾祝同统一指挥下阻击。


(1945年3月-5月)豫西鄂北会战。日军(文件中)作战目标:以陆军破坏甚至占领湖北省老河口地区空军前线机场,及解除豫西方面部队对(武汉侧背)平汉路南段的威胁,并配合湖南方面的湘西作战(湘西会战)确保大陆交通线的稳固,向豫西和鄂北进攻(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击,东路为主力,南路为策应,北路则牵制佯攻)。国军则均实施后退决战,消耗敌有生力量,集中嫡系主力在东路战场决战,形成南北围歼之势。豫西鄂北会战日军仅得到野战基地待修的2架B-25与1架P-40及汽油490桶(每桶180升)等及彻底破坏的机场设施(由于湘西会战成功守卫芷江机场,前线空军基地与制空并未丧失)。直到战争结束前除了老河口外基本上国府已夺回所有此次会战遭占领区域。


(1945年4月24-26日)阜宁战役。阜宁等地日军(为防止美军在华中沿海登陆)南撤至长江沿岸地区,从开封调来伪军3400余人接守各据点。针对伪军忙于交接,城内粮草缺乏等情况,新四军发起阜宁战役,由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前线指挥。此战共毙伤伪军339人,俘2073人,攻克阜宁县城及其外围据点22处,摧毁碉堡143个,解放村镇560余处,控制了(南)通(赣)榆公路中段,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1945年4月9日-6月7日)湘西会战(标志着日军在中国战场攻势结束)。日军为保持湘桂铁路(长沙至南宁)、粤汉铁路(广州至武昌)畅通,拖延中国反攻时间,此战(日军约9万人)主要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中美空军7个空军基地和30余个飞机场相继被占领或捣毁后在华仅存的唯一前方机场)。中国军队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总指挥(战场位于湖南省中西部)。采用集中(近20万人)优势兵力的“攻势防御”战略,“诱敌”陷于雪峰山纵深地带后相机决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的江口青岩、铁山一带)。又称“芷江作战”或“雪峰山战役”]。雪峰山战役得到了湘省各界在人力、物力上的全力支持,特别是获得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多次配合作战。1945年5月,萧健所率领的抗日自卫队参加王耀武部夹击三角坳日军主阵地,毙敌1000余人。湘西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9万余人(其中阵亡7737人)。日军伤亡28174人(其中毙12498人),俘247人,缴获大小火炮24门,步枪 1300余支,机枪100挺,战马347匹。湘西会战后,日在华战略改为全面收缩防守(6月10日决定以主力控制华中、华北要地,对中国进行持久战的同时准备阻击美军进攻沿海要地,关东军6月14日制订对苏作战计划)。


(1945年4月-8月)桂柳战役。美援军械大量由中印公路输入,国民政府军装备进一步改善。1945年2月中旬,军事委员拟制了《中国陆军作战计划大纲》,提出为配合盟军在东南海岸登陆,“向桂、湘、粤转取攻势”,“攻宜山、柳州,与盟军会师西江”的作战计划。4月18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大陆令”减少华南兵力,将其兵力集中向华北、华中的重要地面集结。当时盟军已攻占硫磺岛及琉球群岛,日本本土日形危急。中国军队(5月27日、6月30日、7月27日)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等湘桂铁路沿线各城镇,桂柳反攻战役是正面战场最后一次大战役。8月9日收复全州县后指向湖南。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28日表示不予理睬。8月5日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王世杰飞抵苏联。7日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举行会议。8月14日中国政府被迫接受《雅尔塔协定》的条件,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附属协定。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日政府8月10日向中美英苏等国发出乞降照会。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7道进军命令。8月10日蒋介石下达3道命令,要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令国民党军积极推进,令日伪军维持地方治安。8月13日朱德、彭德怀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其错误命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据百度百科:1937年国军总兵力约170万人,1945年国军兵力达500万人;据朱德《论解放区战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共产党正规军由抗战初几万人发展到九十一万,并领导有二百二十万民兵。“创造了遍于华北、华中、华南十九省地区的解放区,解放人口共计九千五百五十万”。)]


[人心向背(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场简辑(完);人心向背(二)(待续)]

注:基本资料来源请阅:

http://hzzz999.home.news.cn/blog/a/010100192D680C5E7CD87B3F.html


注一:1944年5月16日上午9时,第11集团军击溃勐糯的一股日军,在一名日军军官的尸体上搜获日军第56师团作战命令书。发现“主攻腾冲佯攻松山”计划已泄密,日军已将龙陵和松山主力部分调往腾冲,而龙陵方向较空虚。[宋希濂判断内部出了大汉奸,卫立煌怀疑日军间谍打入了重庆统帅部[谁泄露机密?直到1969年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的《缅甸作战》揭开:1944年2月中旬,日俘获(浓雾迷航在腾冲迫降)中国少校军官,缴获了新密码本和远征军人员编制表]。经请示批准原本佯攻的左翼真正出击,给日军一个“双风贯耳”(卫对阵前变更失败愿受军法处置)。


注二:战后第8军司令部参谋处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1947)。此役也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此役遗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注三:据7月3日徐永昌日记:近来英美舆论指责国民党以数十万部队监视中共,以至影响对日作战。徐氏辩称:胡宗南防共军队不过数师,何至影响如此之大。但同月下旬,蒋介石主持召开整军会议,计划以140个师对付日军,20个师监视中共,40个师作预备队,其余40个师用于西北边防、缅甸及机场防守。意味着国民党军至少以一个战区的兵力监视中共,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1940年秋至1941年春;1943年春至秋/详见《朱德选集》注释160)。


注四:7月21日,蒋对出席整军会议的军委会各部会主官痛心疾首地说:“自从这次中原会战与长沙会战失败以来,”“外国人已经不把我们军队当作一个军队,不把我们军人当作一个军人!这种精神上的耻辱,较之于日寇占我们的国土,以武力来打击我们,凌辱我们,还要难受!”这场中美指挥权冲突最后由美方退让(1944年底撤换史迪威),但美国政界及民间对中国国民政府的印象已转趋不信任与轻视[“如对友军危急,不实时加以协助;奉命援助,亦多敷衍塞责,”“自私害了我们的部队、社会、公私团体以至整个国家。”(摘自《陈诚回忆录》“武汉会战的经验与教训”)]。

(待续)